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编程语言 > 正文

25|基础篇:Linux磁盘I/O是怎么工作的(下)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Linux磁盘IO的工作原理,并了解了由文件系统层、通用块层和设备层构成的Linux存储系统IO栈。其中,通用块层是Linux磁盘IO的核心。向上,它为文件系统和应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 Linux 磁盘 I/O 的工作原理,并了解了由文件系统层、通用块层和设备层构成的 Linux 存储系统 I/O 栈。其中,通用块层是 Linux 磁盘 I/O 的核心。向上,它为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提供访问了块设备的标准接口;向下,把各种异构的磁盘设备,抽象为统一的块设备,并会对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发来的 I/O 请求,进行重新排序、请求合并等,提高了磁盘访问的效率。掌握了磁盘 I/O 的工作原理,你估计迫不及待想知道,怎么才能衡量磁盘的 I/O 性能。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磁盘的性能指标,以及观测这些指标的方法。

磁盘性能指标

说到磁盘性能的衡量标准,必须要提到五个常见指标,也就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使用率、饱和度、IOPS、吞吐量以及响应时间等。这五个指标,是衡量磁盘性能的基本指标。
  • 使用率,是指磁盘处理 I/O 的时间百分比。过高的使用率(比如超过 80%),通常意味着磁盘 I/O 存在性能瓶颈。
  • 饱和度,是指磁盘处理 I/O 的繁忙程度。过高的饱和度,意味着磁盘存在严重的性能瓶颈。当饱和度为 100% 时,磁盘无法接受新的 I/O 请求。
  • IOPS(Input/Output Per Second),是指每秒的 I/O 请求数。
  • 吞吐量,是指每秒的 I/O 请求大小。
  • 响应时间,是指 I/O 请求从发出到收到响应的间隔时间。

这里要注意的是,使用率只考虑有没有 I/O,而不考虑 I/O 的大小。换句话说,当使用率是 100% 的时候,磁盘依然有可能接受新的 I/O 请求。
这些指标,很可能是你经常挂在嘴边的,一讨论磁盘性能必定提起的对象。不过我还是要强调一点,不要孤立地去比较某一指标,而要结合读写比例、I/O 类型(随机还是连续)以及 I/O 的大小,综合来分析。
举个例子,在数据库、大量小文件等这类随机读写比较多的场景中,IOPS 更能反映系统的整体性能;而在多媒体等顺序读写较多的场景中,吞吐量才更能反映系统的整体性能。
一般来说,我们在为应用程序的服务器选型时,要先对磁盘的 I/O 性能进行基准测试,以便可以准确评估,磁盘性能是否可以满足应用程序的需求。

性能测试工具 fio

这一方面,我推荐用性能测试工具 fio ,来测试磁盘的 IOPS、吞吐量以及响应时间等核心指标。但还是那句话,因地制宜,灵活选取。在基准测试时,一定要注意根据应用程序 I/O 的特点,来具体评估指标。
当然,这就需要你测试出,不同 I/O 大小(一般是 512B 至 1MB 中间的若干值)分别在随机读、顺序读、随机写、顺序写等各种场景下的性能情况。
用性能工具得到的这些指标,可以作为后续分析应用程序性能的依据。一旦发生性能问题,你就可以把它们作为磁盘性能的极限值,进而评估磁盘 I/O 的使用情况。
了解磁盘的性能指标,只是我们 I/O 性能测试的第一步。接下来,又该用什么方法来观测它们呢?这里,我给你介绍几个常用的 I/O 性能观测方法。

磁盘 I/O 观测

第一个要观测的,是每块磁盘的使用情况。

iostat 

iostat 是最常用的磁盘 I/O 性能观测工具,它提供了每个磁盘的使用率、IOPS、吞吐量等各种常见的性能指标,当然,这些指标实际上来自 /proc/diskstats。iostat 的输出界面如下。

# -d -x 表示显示所有磁盘 I/O 的指标
$ iostat -d -x 1
Device r/s w/s rkB/s wkB/s rrqm/s wrqm/s %rrqm %wrqm r_await w_await aqu-sz rareq-sz wareq-sz svctm %util
loop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loop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sda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sdb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从这里你可以看到,iostat 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性能指标。第一列的 Device 表示磁盘设备的名字,其他各列指标,虽然数量较多,但是每个指标的含义都很重要。为了方便你理解,我把它们总结成了一个表格。
这些指标中,你要注意:

  • %util ,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磁盘 I/O 使用率;
  • r/s+ w/s ,就是 IOPS;
  • rkB/s+wkB/s ,就是吞吐量;
  • r_await+w_await ,就是响应时间。

在观测指标时,也别忘了结合请求的大小( rareq-sz 和 wareq-sz)一起分析。
你可能注意到,从 iostat 并不能直接得到磁盘饱和度。事实上,饱和度通常也没有其他简单的观测方法,不过,你可以把观测到的,平均请求队列长度或者读写请求完成的等待时间,跟基准测试的结果(比如通过 fio)进行对比,综合评估磁盘的饱和情况。

进程 I/O 观测

除了每块磁盘的 I/O 情况,每个进程的 I/O 情况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pidstat 

上面提到的 iostat 只提供磁盘整体的 I/O 性能数据,缺点在于,并不能知道具体是哪些进程在进行磁盘读写。要观察进程的 I/O 情况,你还可以使用 pidstat 和 iotop 这两个工具。pidstat 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这里我就不再啰嗦它的功能了。给它加上 -d 参数,你就可以看到进程的 I/O 情况,如下所示:

$ pidstat -d 1
13:39:51 UID PID kB_rd/s kB_wr/s kB_ccwr/s iodelay Command
13:39:52 102 916 0.00 4.00 0.00 0 rsyslogd
从 pidstat 的输出你能看到,它可以实时查看每个进程的 I/O 情况,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 用户 ID(UID)和进程 ID(PID) 。
  • 每秒读取的数据大小(kB_rd/s) ,单位是 KB。
  • 每秒发出的写请求数据大小(kB_wr/s) ,单位是 KB。
  • 每秒取消的写请求数据大小(kB_ccwr/s) ,单位是 KB。
  • 块 I/O 延迟(iodelay),包括等待同步块 I/O 和换入块 I/O 结束的时间,单位是时钟周期。

iotop

除了可以用 pidstat 实时查看,根据 I/O 大小对进程排序,也是性能分析中一个常用的方法。这一点,我推荐另一个工具, iotop。它是一个类似于 top 的工具,你可以按照 I/O 大小对进程排序,然后找到 I/O 较大的那些进程。
iotop 的输出如下所示:

$ iotop
Total DISK READ : 0.00 B/s | Total DISK WRITE : 7.85 K/s
Actual DISK READ: 0.00 B/s | Actual DISK WRITE: 0.00 B/s
TID PRIO USER DISK READ DISK WRITE SWAPIN IO> COMMAND
15055 be/3 root 0.00 B/s 7.85 K/s 0.00 % 0.00 % systemd-journald
从这个输出,你可以看到,前两行分别表示,进程的磁盘读写大小总数和磁盘真实的读写大小总数。因为缓存、缓冲区、I/O 合并等因素的影响,它们可能并不相等。
剩下的部分,则是从各个角度来分别表示进程的 I/O 情况,包括线程 ID、I/O 优先级、每秒读磁盘的大小、每秒写磁盘的大小、换入和等待 I/O 的时钟百分比等。
这两个工具,是我们分析磁盘 I/O 性能时最常用到的。你先了解它们的功能和指标含义,具体的使用方法,接下来的案例实战中我们一起学习。

小结

今天,我们梳理了 Linux 磁盘 I/O 的性能指标和性能工具。我们通常用 IOPS、吞吐量、使用率、饱和度以及响应时间等几个指标,来评估磁盘的 I/O 性能。
你可以用 iostat 获得磁盘的 I/O 情况,也可以用 pidstat、iotop 等观察进程的 I/O 情况。不过在分析这些性能指标时,你要注意结合读写比例、I/O 类型以及 I/O 大小等,进行综合分析。
思考最后,我想请你一起来聊聊,你碰到过的磁盘 I/O 问题。在碰到磁盘 I/O 性能问题时,你是怎么分析和定位的呢?你可以结合今天学到的磁盘 I/O 指标和工具,以及上一节学过的磁盘 I/O 原理,来总结你的思路。


推荐阅读
  • 图解redis的持久化存储机制RDB和AOF的原理和优缺点
    本文通过图解的方式介绍了redis的持久化存储机制RDB和AOF的原理和优缺点。RDB是将redis内存中的数据保存为快照文件,恢复速度较快但不支持拉链式快照。AOF是将操作日志保存到磁盘,实时存储数据但恢复速度较慢。文章详细分析了两种机制的优缺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redis的持久化存储策略。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Python高级网络编程及TCP/IP协议簇的OSI七层模型。首先简单介绍了七层模型的各层及其封装解封装过程。然后讨论了程序开发中涉及到的网络通信内容,主要包括TCP协议、UDP协议和IPV4协议。最后还介绍了socket编程、聊天socket实现、远程执行命令、上传文件、socketserver及其源码分析等相关内容。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中进程控制块PCBtask_struct结构体的结构和作用,包括进程状态、进程号、待处理信号、进程地址空间、调度标志、锁深度、基本时间片、调度策略以及内存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内容。阅读本文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Linux进程管理的原理和机制。 ... [详细]
  •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其优势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包括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三个层次。通过分层存储数据可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将各种不同存储容量、存取速度和价格的存储器有机组合成整体,形成可寻址存储空间比主存储器空间大得多的存储整体。由于辅助存储器容量大、价格低,使得整体存储系统的平均价格降低。同时,高速缓存的存取速度可以和CPU的工作速度相匹配,进一步提高程序执行效率。 ... [详细]
  • Oracle优化新常态的五大禁止及其性能隐患
    本文介绍了Oracle优化新常态中的五大禁止措施,包括禁止外键、禁止视图、禁止触发器、禁止存储过程和禁止JOB,并分析了这些禁止措施可能带来的性能隐患。文章还讨论了这些禁止措施在C/S架构和B/S架构中的不同应用情况,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 [详细]
  • 一句话解决高并发的核心原则
    本文介绍了解决高并发的核心原则,即将用户访问请求尽量往前推,避免访问CDN、静态服务器、动态服务器、数据库和存储,从而实现高性能、高并发、高可扩展的网站架构。同时提到了Google的成功案例,以及适用于千万级别PV站和亿级PV网站的架构层次。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Redis中RDB文件和AOF文件的保存和还原机制。RDB文件用于保存和还原Redis服务器所有数据库中的键值对数据,SAVE命令和BGSAVE命令分别用于阻塞服务器和由子进程执行保存操作。同时执行SAVE命令和BGSAVE命令,以及同时执行两个BGSAVE命令都会产生竞争条件。服务器会保存所有用save选项设置的保存条件,当满足任意一个保存条件时,服务器会自动执行BGSAVE命令。此外,还介绍了RDB文件和AOF文件在操作方面的冲突以及同时执行大量磁盘写入操作的不良影响。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包括操作系统的本质、用户界面以及系统调用的分类。同时还介绍了进程和线程的区别,包括进程和线程的定义和作用。 ... [详细]
  • 基于layUI的图片上传前预览功能的2种实现方式
    本文介绍了基于layUI的图片上传前预览功能的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使用blob+FileReader,另一种是使用layUI自带的参数。通过选择文件后点击文件名,在页面中间弹窗内预览图片。其中,layUI自带的参数实现了图片预览功能。该功能依赖于layUI的上传模块,并使用了blob和FileReader来读取本地文件并获取图像的base64编码。点击文件名时会执行See()函数。摘要长度为169字。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及其重要性,强调了关系数据库范例中将逻辑存储与物理存储分开的必要性。通过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分离,可以实现对物理存储的重新组织和数据库的迁移,而应用程序不会察觉到任何更改。文章还展示了Oracle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并介绍了表空间的概念和作用。 ... [详细]
  • eclipse学习(第三章:ssh中的Hibernate)——11.Hibernate的缓存(2级缓存,get和load)
    本文介绍了eclipse学习中的第三章内容,主要讲解了ssh中的Hibernate的缓存,包括2级缓存和get方法、load方法的区别。文章还涉及了项目实践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Hyperledger Fabric外部链码构建与运行的相关知识,包括在Hyperledger Fabric 2.0版本之前链码构建和运行的困难性,外部构建模式的实现原理以及外部构建和运行API的使用方法。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利用外部构建和运行的方式来实现链码的构建和运行,并且不再受限于特定的语言和部署环境。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高校天文共享平台的开发过程中的思考和规划。该平台旨在为高校学生提供天象预报、科普知识、观测活动、图片分享等功能。文章分析了项目的技术栈选择、网站前端布局、业务流程、数据库结构等方面,并总结了项目存在的问题,如前后端未分离、代码混乱等。作者表示希望通过记录和规划,能够理清思路,进一步完善该平台。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git常用命令及其操作方法,包括查看、添加、提交、删除、找回等操作,以及如何重置修改文件、抛弃工作区修改、将工作文件提交到本地暂存区、从版本库中删除文件等。同时还介绍了如何从暂存区恢复到工作文件、恢复最近一次提交过的状态,以及如何合并多个操作等。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一种轻巧方便的工具——集算器,通过使用集算器可以将文本日志变成结构化数据,然后可以使用SQL式查询。集算器利用集算语言的优点,将日志内容结构化为数据表结构,SPL支持直接对结构化的文件进行SQL查询,不再需要安装配置第三方数据库软件。本文还详细介绍了具体的实施过程。 ... [详细]
author-avatar
hola'thrme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